1.大面积面分层:大面积面分层就是产生分层面积相对较大,在生产过程中若连续出现此类分层首先观察压机的低压是否过大或过小,且是否稳定。其次检查粉料水分是否过高或过低,这里有个经验:如果粉料水分过高则压制后分层多发生在砖坯中部且颜色泛黑色(此时低压需适当重些),相反,如果粉料水分过低则压制后分层多发生在砖坯中部砖坯四周且颜色泛白色(此时低压需适当轻些)。接下来检查布料是否严重不均匀。还要检查粉料的容重是否过小,颗粒级配是否极不合理,按此思路逐一排查,处理。
2.小面积面分层:在连续生产中若断断续续出现这种分层的位置随机,且分层的面积较小(黄豆大小)往往很可能是由于粉料水分不均匀引起的。若试图通过调整压机来解决往往还有困难,伴随小面积面分层同时产生的可能还有“鸡爪裂”(一种裂纹),要解决该缺陷最好是暂时更换粉料,从粉料这个源头抓起,增加粉料的陈腐时间,并做好防水防漏工作。当然有关压机的排气动作和排气次数及低压压力也可作些相应的小调整。
一、分类:建筑陶瓷厂产品的裂纹缺陷较为复杂,从产生原因进行分裂纹可分为两大类:机械裂和应力裂。与压机成型有关的裂纹从产生原因上也可为机械裂和应力裂:
常见的缩腰根据压机出砖方向分两种:1)左右缩腰。2)前后缩腰。如右图(图二)(箭头表示压机出砖方向)。
b.粉料所受的压制力不同产生前后边缩腰,严重时往往同时出现左右边鼓腰(假定只压单片砖)。特征:如图二。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宽体钢片缠绕结构的大吨位压机生产大规格产品且配方的收缩较大时(比如抛光砖)。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我不详细这种情况下有关坯体在压制时的受力状况,只想阐述的是:如果布料基本均匀,坯体离钢片越近的部位,在压制时所受到的压力越大。反之亦然。压制力不同是导致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所以常规方法改善布料难以解决该缺陷。
大小头是指坯体经烧制后相对或相邻的边的长度相差较大,超过了使用或再加工的有关标准。
解决措施:只要模具没问题,前后大小头直接可以通过布料来解决,摸索好下模一个合理的一次下降位置及速度,控制好移动料斗,将粉料均匀布入格栅,且根据砖坯规格调好格栅内所装粉料的长宽高,料车动作采取快推慢拉的方式一般可解决好这个缺陷。一般左右大小头的解决措施也一样。但有一种情况,左右大小头是不能单单通过上述方法来解决。如图四所示:
必需说明的是上述所阐述的成型缺陷往往存在于各种产品,具有一定共性。但由于不同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其成型缺陷还具有一定个性,下面简述不同产品其个性化的成型缺陷。
三、釉面砖(包括瓷片和仿古砖):个性化的成型缺陷主要有:产品周边橘釉。就成型工序来讲,造成该缺陷可能原因就是因为颗粒偏析所致。由于较粗大的颗粒分布在产品的周边,而较细小的颗粒分布在产品的中部。由于较粗大的颗粒对釉的吸附作用不同,经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反应导致产品周边橘釉。解决措施:控制好粉料的颗粒级配,防止颗粒偏析。


